7月26日下午,山东省科技大会在济南召开。会上公布了《山东省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名单》《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省委书记林武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主持,省政协主席葛慧君,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杨东奇等出席并为获奖人员颁奖。山东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术才参加会议并作交流发言。
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青李利平教授牵头,王旌教授、庄培芝教授、蒋红光教授、张益杰等人参与完成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下伏灾害源智能探查与精准预控技术及示范应用”荣获2023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该项目围绕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灾害防控,建立了地表沉降“天-空-地”协同监测技术,开发了“地上-地下”联合监测与智能预警平台,打造了交通基础设施溶洞、采空区等灾害源精准预控示范样板工程,显著提升了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性,为地区和国家防灾减灾及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实验室成员成帅老师参与完成的“隧道重大地质灾害源探测评估及处置关键技术”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打通了产学研用全链条,在隧道不良地质超前探测、风险评估和安全处置关键技术方面形成了优势和特色,解决了钻爆法隧道施工受艰险地质条件制约的多个难题,切实保障了工程的安全、质量和工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推动了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科技水平的提升,为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了贡献。同时,其参与完成的“富水岩溶地层盾构制造与智能高效掘进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23年度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该项目凭借其创新的数字化盾构选型、盾构机“制造-再制造”技术、富水岩溶地层盾构智能控制与高效掘进技术,成功破解施工难题,显著提升施工效率与安全性,对基础交通建设领域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作出重大贡献。
实验室成员周宗青教授牵头,副研究员刘洪亮、副研究员高成路、王美霞、陈雨雪、杨光宇参与完成的“复杂环境工程岩体灾变多尺度测试装备与演化模拟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23年度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该项目发明了复杂环境工程岩体灾变多尺度测试装备与演化模拟方法,解决了岩体损伤破坏与灾变演化全过程精细测试模拟难题,为防灾决策提供了科学试验装备与技术支撑,有力促进了岩体灾变科学研究与试验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我国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等学科的发展。
实验室成员孙子正副研究员、刘知辉参与完成的“深埋隧(巷)道重大涌突水灾害流固耦合孕灾机理及防控关键技术”荣获2023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项目在深埋隧(巷)道重大涌突水灾害流固耦合孕灾机理、最小防突安全厚度计算方法、灾害源精细探测及灾害协同防治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已在交通隧道、地铁隧道、煤矿巷道、铁矿巷道、石油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有力提升了我国在大型岩土工程领域地质灾害辨识、预测预警和控制的技术水平。
实验室为获奖个人及团队提供了充分的科研条件及研究平台,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为实验室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激发创新活力,吸引人才与合作,助力实验室不断攀登新的科技高峰,创新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领域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