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2日,由山东大学举办的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启动会暨战略咨询委员会会议在济南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卢春房、院士杜彦良、院士王国法、院士郑健龙、院士李术才、院士张宗亮、院士殷跃平,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梁恺龙、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王浩、济南市科技局局长陈西武、中共济南市中区区长孟庆顺、山东省科技厅基础研究处副处长杨丹、山东省教育厅科技处副处长王勇,原欧洲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主席李春林、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吴培国、国铁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和信息化部主任赵国堂、中国交建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汪双杰、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雷升祥、徐工集团副总裁单增海、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张世殊、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谭顺辉,以及依托单位领导、相关领域专家、实验室固定成员等人共同见证实验室启动。
实验室启动仪式由山东大学副校长易凡主持。启动仪式上,山东大学校长李术才院士、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梁恺龙、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王浩、徐工机械副总裁单增海为仪式致辞。
山东大学校长李术才院士表示,装备制造业是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此次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并启动,对山东大学不仅是一次服务国家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解决高端工程机械“卡脖子”难题的重大机遇,同时也是发挥高校科研优势,助力产业升级转型的使命责任。山东大学作为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共建单位,将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坚决打赢工程机械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山大力量。
李术才致辞
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梁恺龙在致辞中指出,山东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增强科技创新的指示,努力实现从科技大省向科技强省的跨越式发展。山东省科技厅高度重视此次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启动,希望山东大学、徐工集团、南京理工大学三家联合把握机遇,打破高校和企业的界限,突出国家战略导向和重大需求,大力引进培养国际领先的科学家和创新团队,发挥共建单位各自的优势,坚持全球化视野,充分发挥我们实验室的创新源头作用。
梁恺龙致辞
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王浩指出,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具备先进科研装备的重要科技创新基地,希望山东大学以此次启动会为契机,继续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攻克更多“卡脖子”关键技术,为我省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教强省建设上贡献更多山大力量。
王浩致辞
单增海在致辞中肯定了山东大学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徐工作为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的牵头依托单位,也将继续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党建联盟为引领,以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共建为抓手,探索特色鲜明的创新体制机制,为中国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单增海致辞
与会专家、领导共同参与实验室启动。启动仪式后,济南市科技局局长陈西武宣读了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战略咨询委员会人员名单,李术才院士向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实验室主任程磊对实验室建设基本情况进行汇报,副主任李利平对地下工程高端装备战略规划进行汇报。
陈西武宣读名单
启动仪式
程磊围绕实验室战略意义、发展目标、支撑条件、发展规划四个方面展开汇报。汇报中程主任表示,实验室未来将充分融合三方优势力量,带领高端工程机械领域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建立实验室“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科学协同管理体系,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在学术委员会指导下开展有组织、有深度、有战略意义的科学研究。
程磊汇报
李利平汇报了实验室发展的战略意义、建设基础、目标任务、建设条件等情况,展示了实验室自筹备建设以来在科研成果、基础建设等各方面的进展。他表示,切实落实好推进地下工程装备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是实验室的使命和重任,山东大学将发挥四个学院的优势,联合徐工集团、南京理工大学形成交叉融合的运行机制,围绕地下工程装备谱系化、绿色化、智能化、协同化核心目标,用装备技术创新引领地下工程的产业升级和转型,为高端地下工程装备发展贡献山大力量。
李利平汇报
战略咨询委员会会议由中国工程院卢春房院士主持。
卢春房主持
与会委员共同讨论了实验室未来发展战略规划,其中就聚焦国家乃至国际需求前沿、找准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设置高效运行机制、紧抓智能装备和智能制造、突出实验室重点和特色、产出高端成果和高端人才六个方面达成共识,未来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将继续立足于服务国家重大工程需求,徐工集团、山东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将形成融合交叉机制,发挥各自优势,真正将机械装备制造做到高端化、智能化。
大会嘉宾合影
高端工程机械装备是国家战略性重大工程建设与安全的保障,实验室的启动是新形势下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新篇章,同时标志着山东大学在智能建造领域走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山东大学将继续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以国家智能建造领域重大需求和任务为牵引,聚焦“智能建造”关键核心技术,立足少人化、无人化智能建造技术的前沿研究和应用,构建多学科融合交叉群,实现智能建造和高端工程机械装备关键领域的有机融合,推动智能建造和高端工程机械装备协同发展,引领智能建造行业向绿色、智能、数字化方向变革,为推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卓越贡献。